電話 :0312-3166712

           傳真 :0312-3166712

           地址 :保定市高開區禦風路388號

           郵編 :071051

    在供電係統中如何選擇低壓無功功率補償裝置

         無功功率補償裝置在電子供電係統中所承擔的作用是提高電網的功率因數 ,降低供電變壓器及輸送線路的損耗 ,提高供電效率 ,改善供電環境 。所以無功功率補償裝置在電力供電係統中處在一個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位置 。合理的選擇補償裝置 ,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減少網絡的損耗 ,使電網質量提高 。反之 ,如選擇或使用不當 ,可能造成供電係統,電壓波動 ,諧波增大等諸多因素 。

    一 、按投切方式分類:

      1. 延時投切方式

      延時投切方式即人們熟稱的"靜態"補償方式 。這種投切依靠於傳統的接觸器的動作,當然用於投切電容的接觸器專用的 ,它具有抑製電容的湧流作用 ,延時投切的目的在於防止接觸器過於頻繁的動作時 ,電容器造成損壞 ,更重要的是防備電容不停的投切導致供電係統振蕩 ,這是很危險的 。當電網的負荷呈感性時 ,如電動機 、電焊機等負載 ,這時電網的電流滯帶後電壓一個角度 ,當負荷呈容性時 ,如過量的補償裝置的控製器 ,這是電網的電流超前於電壓的一個角度 ,即功率因數超前或滯後是指電流與電壓的相位關係 。通過補償裝置的控製器檢測供電係統的物理量 ,來決定電容器的投切 ,這個物理量可以是功率因數或無功電流或無功功率 。

      下麵就功率因數型舉例說明。當這個物理量滿足要求時 ,如cosΦ超前且>0.98 ,滯後且>0.95 ,在這個範圍內 ,此時控製器沒有控製信號發出 ,這時已投入的電容器組不退出 ,沒投入的電容器組也不投入 。當檢測到cosΦ不滿足要求時 ,如cosΦ滯後且<0.95 ,那麽將一組電容器投入 ,並繼續監測cosΦ如還不滿足要求 ,控製器則延時一段時間(延時時間可整定) ,再投入一組電容器 ,直到全部投入為止 。當檢測到超前信號如cosΦ<0.98,即呈容性載荷時 ,那麽控製器就逐一切除電容器組 。要遵循的原則就是 :先投入的那組電容器組在切除時就要先切除 。如果把延時時間整定為300s ,而這套補償裝置有十路電容器組 ,那麽全部投入的時間就為30分鍾 ,切除也這樣 。在這段時間內無功損失補隻能是逐步到位 。如果將延時時間整定的很短 ,或沒有設定延時時間 ,就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當控製器監測到cosΦ〈0.95 ,迅速將電容器組逐一投入 ,而在投入期間 ,此時電網可能已是容性負載即過補償了 ,控製器則控製電容器組逐一切除,周而複始 ,形成震蕩 ,導致係統崩潰 。是否能形成振蕩與負載的性質有密切關係 ,所以說這個參數需要根據現場情況整定 ,要在保證係統安全的情況下 ,再考慮補償效果 。

      2. 瞬時投切方式

      瞬時投切方式即人們熟稱的"動態"補償方式,應該說它是半導體電力器件與數字技術綜合的技術結晶 ,實際就是一套快速隨動係統 ,控製器一般能在半個周波至1個周波內完成采樣 、計算 ,在2個周期到來時 ,控製器已經發出控製信號了 。通過脈衝信號使晶閘管導通 ,投切電容器組大約20-30毫秒內就完成一個全部動作 ,這種控製方式是機械動作的接觸器類無法實現的 。動態補償方式作為新一代的補償裝置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現在很多開關行業廠都試圖生產 、這類裝置且有的生產廠已經生產出很不錯的裝置 。當然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從性能上 、元器件的質量 、產品結構上還有一定的差距 。

      動態補償的線路方式

      (1)LC串接法原理如圖1所示

      這種方式采用電感與電容的串聯接法,調節電抗以達到補償無功損耗的目的 。從原理上分析 ,這種方式響應速度快 ,閉環使用時 ,可做到無差調節 ,使無功損耗降為零 。從的選擇上來說 ,根據補償量選擇1組電容器即可 ,不需要再分成多路 。既然有這麽多的優點 ,應該是非常理想的補償裝置了 。但由於要求選用的電感量值大 ,要在很大的動態範圍內調節 ,所以體積也相對較大 ,價格也要高一些 ,再加一些技術的原因 ,這項技術到目前來說還沒有被廣泛采用或使用者很少 。

      (2)采用電力半導體器件作為電容器組的投切開關 ,較常采用的接線方式如圖2 。圖中BK為半導體器件 ,C1為電容器組 。這種接線方式采用2組開關 ,另一相直接接電網省去一組開關 ,有很多優越性 。

      作為補償裝置所采用的半導體器件一般都采用晶閘管 ,其優點是選材方便 ,電路成熟又很經濟 。其不足之處是本身不能快速關斷 ,在意外情況下容易燒毀 ,所以保護措施要完善 。當解決了保護問題 ,作為電容器組投切開關應該是較理想的器件 。動態補償的補償效果還要看控製器是否有較高的性能及參數 。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要求控製器要有良好的動態響應時間 ,準確的投切功率 ,還要有較高的自識別能力 ,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補償效果 。
         
     
      去觸發晶閘管導通 ,相應的電容器組也就並人線路運行 。需要強調的是晶閘管導通的條件必須滿足其所在相的電容器的端電壓為零 ,以避免湧流造成
    的損壞 ,半導體器件應該是無湧流投切 。當控製指令撤消時 ,觸發脈衝隨即消失 ,晶閘管零電流自然關斷 。關斷後的電容器電壓為線路電壓交流峰值 ,必須由放電電阻盡快放電 ,以備電容器再次投入 。

      元器件可以選單項晶閘管反並聯或是雙向晶閘管 ,也可選適合容性負載的固態接觸器 ,這樣可以省去過零觸發的脈衝電路 ,從而簡化線路 ,元件的耐壓及電流要合理選擇 ,散熱器及冷卻方式也要考慮周全 。

      3.混合投切方式

      實際上就是靜態與動態補償的混合 ,一部分電容器組使用接觸器投切 ,而另一部分電容器組使用電力半導體器件 。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做到優勢互補 ,但就其控製技術 ,目前還見到完善的控製軟件 ,該方式用於通常的網絡如工礦 、小區 、域網改造 ,比起單一的投切方式拓寬了應用範圍 ,節能效果更好 。補償裝置選擇非等容電容器組 ,這種方式補償效果更加細致 ,更為理想 。還可采用分相補償方式 ,可以解決由於線路三相不平行造成的損失 。

      4. 在無功功率補償裝置的應用方麵 ,選擇那一種補償方式 ,還要依電網的狀況而定 ,首先對所補償的線路要有所了解 ,對於負荷較大且變化較快的工況 ,電焊機 、電動機的線路采用動態補償 ,節能效果明顯 。對於負荷相對平穩的線路應采用靜態補償方式 ,也可使用動態補償裝置 。對於一些特殊的工作環境就要慎重選擇補償方式 ,尤其線路中含有瞬變高電壓 、大電流衝擊的場合是不能采用動態補償的 。一般電焊工作時間均在幾秒鍾以上 ,電動機啟動也在幾秒鍾以上 ,而動態補償的響應時間在幾十毫秒 ,按40毫秒考慮則從40毫秒到5秒鍾之內是一個相對的穩態過程 ,動態補償裝置能完成這個過程 。如果線路中沒有出現這麽一段相對的穩態過程並能量又有較大的變化 ,彩神把它稱為瞬變或閃變 ,采用動態補償就要出問題並可能引發事故 。

    二 、無功功率補償控製器

      無功功率補償控製器有三種采樣方式 ,功率因數型 、無功功率型 、無功電流型 。選擇那一種物理控製方式實際上就是對無功功率補償控製器的選擇 。控製器是無功補償裝置的指揮係統 ,采樣 、運算 、發出投切信號 ,參數設定 、測量 、元件保護等功能均由補償控製器完成 。十幾年來經曆了由分立元件--集成線路--單片機--DSP芯片一個快速發展的過程 ,其功能也愈加完善 。就國內的總體狀況 ,由於市場的需求量很大 ,生產廠家也愈來愈多 ,其性能及內在質量差異很大 ,很多產品名不符實 ,在選用時需認真對待 。在選用時需要注意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國內生產的控製器其名稱均為"XXX無功功率補償控製器" ,名稱裏出現的"無功功率"的含義不是這台控製器的采樣物理量 。采樣物理量取決於產品的型號 ,而不是產品的名稱 。

      1.功率因數型控製器

      功率因數用cosΦ表示,它表示有功功率在線路中所占的比例 。當cosΦ=1時 ,線路中沒有無功損耗 。提高功率因數以減少無功損耗是這類控製器的最終目標 。這種控製方式也是很傳統的方式 ,采樣 、控製也都較容易實現 。

      * "延時"整定 ,投切的延時時間 ,應在10s-120s範圍內調節 "靈敏度"整定 ,電流靈敏度 ,不大於0-2A  。

      * 投入及切除門限整定 ,其功率因數應能在0.85(滯後)-0.95(超前)範圍內整定 。

      * 過壓保護設量

      * 顯示設置 、循環投切等功能

      這種采樣方式在運行中既要保證線路係統穩定 、無振蕩現象出現 ,又要兼顧補償效果 ,這是一對矛盾 ,隻能在現場視具體情況將參數整定在較好的狀態下工作 。即使調整的較好 ,也無法禰補這種方式本身的缺陷 ,尤其是在線路重負荷時 。舉例說明 :設定投入門限 ;cosΦ=0.95(滯後)此時線路重載荷 ,即使此時的無功損耗已很大 ,再投電容器組也不會出現過補償 ,但cosΦ隻要不小於0.95 ,控製器就不會再有補償指令 ,也就不會有電容器組投入 ,所以這種控製方式建議不做為推薦的方式 。

      2. 無功功率(無功電流)型控製器

      無功功率(無功電流)型的控製器較完善的解決了功率因數型的缺陷 。一個設計良好的無功型控製器是智能化的 ,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能兼顧線路的穩定性及檢測及補償效果 ,並能對補償裝置進行完善的保護及檢測 ,這類控製器一般都具有以下功能 :

      * 四象限操作 、自動 、手動切換 、自識別各路電容器組的功率 、根據負載自動調節切換時間 、諧波過壓報警及保護 、線路諧振報警 、過電壓保護 、線路低電流報警 、電壓 、電流畸變率測量 、顯示電容器功率 、顯示cosΦ 、U 、I 、S 、P 、Q及頻率 。

      由以上功能就可以看出其控製功能的完備 ,由於是無功型的控製器 ,也就將補償裝置的效果發揮得淋漓盡致 。如線路在重負荷時 ,那怕cosΦ已達到0.99(滯後) ,隻要再投一組電容器不發生過補 ,也還會再投入一組電容器 ,使補償效果達到最佳的狀態 。采用DSP芯片的控製器 ,運算速度大幅度提高 ,使得富裏葉變換得到實現 。當然 ,不是所有的無功型控製器都有這麽完備的功能 。國內的產品相對於國外的產品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

      3. 用於動態補償的控製器

      對於這種控製器要求就更高了 ,一般是與觸發脈衝形成電路一並考慮的 ,要求控製器抗幹擾能力強 ,運算速度快 ,更重要的是有很好的完成動態補償功能 。由於這類控製器也都基於無功型 ,所以它具備靜態無功型的特點 。

      目前 ,國內用於動態補償的控製器 ,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有較大的差距 ,一是在動態響應時間上較慢,動態響應時間重複性不好 。二是補償功率不能一步到位 ,這些應是生產廠家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另外 ,相應的國家標準也尚未見到 ,這方麵落後於發展 。

    三 、濾波補償係統

      由於現代半導體器件應用愈來愈普遍 ,功率也更大 ,但它的負麵影響就是產生很大的非正弦電流 。使電網的諧波電壓升高 ,畸變率增大 ,電網供電質量變壞 。

      如果供電線路上有較大的諧波電壓 ,尤其5次以上 ,這些諧波將被補償裝置放大 。電容器組與線路串聯諧振 ,使線路上的電壓 、電流畸變率增大 ,還有可能造成設備損壞 ,再這種情況下補償裝置是不可使用的 。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在電容器組串接電抗器來組成諧波濾波器 。濾波器的設計要使在工頻情況下呈容性 ,以對線路進行無功補償 ,對於諧波則為感性負載 ,以吸收部分諧波電流 ,改善線路的畸變率 。增加電抗器後 ,要考慮電容端電壓升高的問題 。

      濾波補償裝置即補償了無功損耗又改善了線路質量 ,雖然成本提高較多 ,但對於諧波成分較大的線路還是應盡量考慮采用 ,不能認為裝置一時不出問題就認為沒有問題存在 。很多情況下 ,采用五次 、七次 、十一次或高通濾波器可以在補償無功功率的同時 ,對係統中的諧波進行消除 。


    【上一個】 濾波電容的好壞應該怎麽樣測量 ? 【下一個】 201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將保持高速增長


     ^ 智能濾波補償模塊 ^ 無功補償與濾波補償的差別 ?
     ^ 在供電係統中如何選擇低壓無功功率補償裝置